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礼俗不尽相同,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丧葬礼俗,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发丧送葬的形式上,如披麻戴孝、扬幡招魂、念经超度等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礼仪形式。而在遗体的处理上,主要是装棺土葬,土葬是旧中国殡葬的主要形式。
当初骨灰堂格位架最初采用的是木头质料,后来改成塑料、铝合金。现在,骨灰寄存室内已全部更换成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新型骨灰架。在骨灰架两侧的墙上,标有蓝色“感应区”。“市民可以刷卡,每张卡的芯片上都记载了逝者的姓名等身份信息,形成一个‘档案’。大家知道骨灰架所在的骨灰堂一般给人一压抑的感觉,如果在上墙上绘上浅色浮雕,如果浮雕中画着梅兰竹菊,即能展现了季节的轮回。而且环境的美化,有助于进入骨灰堂内的逝者家属减轻压抑感。
现在有一种电子骨灰架,可以实现骨灰架以电子感应磁卡控制。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谈一谈这种骨灰架和旧的骨灰架的区别。
原先者家属办理完骨灰寄存手续后,骨灰堂会给寄存人发放“寄存证”,这是领取骨灰的惟一凭证,比如一个大家庭只有一个寄存证,亲属想取出骨灰祭奠很不方便。原先有的家属丢失了寄存证,补办起来非常麻烦;或丢了钥匙,只好由工作人员“撬锁”。
这就是原先的骨灰架,不仅麻烦,一定程度上如果出现“撬锁”现象,还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改造后,骨灰管理模式将以电子感应磁卡控制,每份骨灰配有一张主卡和最多4张副卡,市民可刷卡取骨灰祭奠。此外,改造后的骨灰堂全部采用计算机系统联网,每份骨灰“档案”都被记载在系统中。
殡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又是殡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行为,而丧葬礼仪是礼仪中最为独特,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因为丧葬礼仪是关于死亡的仪式,是人们既感到恐惧,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重大仪式,其中既夹杂着恐惧和敬畏心理,更有着对新生的渴求和追求生命的永恒和不朽。世界各民族都在其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丧葬仪式,而其中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是最为繁缛、最为隆重和最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