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个项目,安装了很多骨灰盒存放架产品,如何快速售卖给普通消费者呢?在分析这个问题前,首先和你分析下骨灰盒存放架的消费人群主要有哪些?
由于入土为安和经济基础的原因。在这些去世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村的,他们会直接选择村镇公益性的骨灰堂或公墓;城市去世的很大一部分是选择公墓;剩下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会选择经营性骨灰堂或是地宫。
按照传统的逻辑,一般是那些去世的人或是迁坟的人群,才会需要存放架寄存骨灰。很少有活人会在生前购买就购买好骨灰盒存放架。所以购买骨灰盒存放架的人群,大部分都是逝者亲友。
而用户选择公墓或是村镇骨灰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便宜;
2、公墓更符合国人的入土为安情结;
3、选择寄存方式时受到当地相关法律法规限制;
4、方便逝者亲友祭拜;
那么你想让他们心甘情愿花钱,来选择你的地宫福位或骨灰盒存放架存放骨灰,你有产品有什么优势?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优化:
1、文化
2、产品
3、服务
文化
以往的存放架,只是简单的寄存,没有其他附加值,为什么前几年寺庙兴起做地宫莲花福位,就因为寺庙具有文化属性,可以让逝者享受佛法超度,更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迷信,但丝毫不妨碍人们的选择。对于信众而言,寄存在寺庙比在公墓内更好。但是国内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无神论者,或是信奉其他宗教,所以蔡彪认为,未来的骨灰寄存,一定是文化寄存,打造一种归属感的家文化。
活人住的房子叫阳宅,死者安葬的叫阴宅。都是宅,也就是家。只是地方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清明,冬至给先人祭祖时,会烧冥币、烧车子、烧房子和衣服给逝者,因为我们认为亲人在那边也有一个家。
所以将冰冷的骨灰盒存放架,赋予家的文化,就可以让逝者更有归属感。这样也更能打动亲友内心。
产品
前面讲的文化,只是概念,关键还是要落到产品和服务上。在产品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产品创新像上面图片一样,在骨灰盒存放架内,做内部装饰,配有沙发、电视 、对联。
在与很多客户沟通时还生发了很多好的创意,比如留出一个空间用来放逝者生前的喜爱或是有代表意思的遗物,如水杯、奖杯、纪念册、荣誉证书,以此做为“陪葬”品,陪伴逝者永久
还可以做一个纪念册,每逢家族中发生什么大事件,可以写信的方式用文字写下来,待到亲友在祭祖时,可以将这些放入存放架或是烧掉。
前不久天津骨灰小区刷爆网络,小区内每栋楼都设计有很多小房间,每间房整体出售,用来放置一个家族的骨灰。这个小区火爆的原因是他满足刚才说的归属感,而且相对于公墓来说更便宜。
那么我们在给客户设计骨灰盒存放架时,也会设计一些家族式的,一是突出身份,二是享受更好服务,三是整体购买更便宜。而对销售方而言,一次性销售几十上百万的家族式骨灰架,肯定要比单个售卖回款更快。关于产品创新这块还有很多点可以优化,下次细聊。
服务
骨灰寄存这块,发展好的国家主要以东南亚为主,前不久看到马来西亚一家做骨灰寄存的上市公司。他们将服务做的特别人性化。迁坟时,会做针对性的法事;寄存时,提供场所可以举办追悼会;针对不同信仰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祭祀活动;寄存后,每逢重大节日,会举行念经或是超度法会;如果有人前去祭祀,也会有专人进行贴心服务。
现在基本的殡葬服务主要为接体、入殓布置、礼仪节数、法事仪式、会场部署、供品部署、安葬事宜以及后续关怀工作等 。让逝者安详告别人世,子女全心尽孝追思。公墓不再审批新建,现存公墓库存数量逐年减少,骨灰室内存放必将成为趋势。但是简单粗暴的寄存,势必无法从情感和理念上满足用户诉求。随着殡葬改革的逐渐深入,这种矛盾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未来必须要有一种产品即可以满足寄存刚需,又可以满足用户情感诉求。文化殡葬,或许是一个选择。